雞年房市新生態,2017年房市10大趨勢
【MyGoNews蕭又安/綜合報導】據住展雜誌彙整市調與政策,2017年房市可能會有以下10種趨勢,分別是「豪宅推案量井噴」、「產品超M型化」、「沒有鮭魚,只有禿鷹」、「漣漪效應轉為脫鏈效應」、「奧梨子變蘋果」、「老屋重建成為降價的引信?」、「搶照潮再起」、「都更案遍地開花」、「救市與健全化政策並行」、「房貸餘額再創新高」等10項。
趨勢一:豪宅推案量井噴。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,受到政府不打房、北市調降房屋稅,以及不少豪宅案已將近成屋階段,延無可延影響,全台豪宅推案量將爆出驚天巨量;其中,又以北市、高市豪宅案量最大,豪宅市場形成「南北狂燒中冷卻」的態勢。
趨勢二:產品超M型化。之所以稱作「超M型化」,是因為產品與坪數差距更甚於過往。比如說超豪宅的興起,不只規劃邁向藝術收藏走向,坪數已不再沿襲傳統的一、二百坪,而是把坪數放大到約三百坪、甚至到五百多坪,豪宅VS小宅推案更加極端。
趨勢三:漣漪效應轉為脫鏈效應。以往在多頭時期,豪宅案會產生「漣漪效應」,周邊建案會比價跟漲、並往外擴散。但在房市轉為買方市場後,漣漪效應已不復見,取而代之的是脫鏈效應,即真豪宅案依然穩守高價,但一般住宅案則持續降價才能獲得自住客青睞。豪宅與一般住宅案就像落鏈後的前後輪,二者之間失去連動性,各唱各的調。
趨勢四:沒有鮭魚,只有禿鷹。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分析,過去從海外回流、促成房價飆漲的鮭魚資金已經不存在,近來出現在北市上掃貨的只有禿鷹;二者雖然都具置產性質,但差別在於鮭魚追漲掃貨,而禿鷹只挑倒在地上的死屍,惟有價格夠划算才會狼吞虎嚥。逢低掃貨的案例不只侷限於台北市,預期其他縣市都可能出現多金客包裹吃下建案餘屋的狀況。
趨勢五:奧梨子變蘋果。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指出,行政院通過「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獎勵條例」草案後,因給予1.4倍容積獎勵,買爛房子來開發推案比買素地更有利可圖,爛房子頓時從奧梨子變蘋果。尤其,單一產權、大面積土地的老舊大樓更具姿色,開發效應遠高於產權分散的連棟式公寓。預期老屋重建條例若經立院通過,舊大樓買賣與開發案將蔚為風潮。
趨勢六:老屋重建成為降價的引信?老屋重建給予高額容積獎勵,勢必吸引業者砸重金買舊房子來開發,其所成交的土地單價戶看之下會很高,但實際上容積單價卻大幅下降,推案成本會比傳統建案低。因此,老屋重建案將更有降價的本錢,這會不會是點燃另一波價格戰的引信?值得追蹤觀察。
趨勢七:搶照潮再起。由於2018年起取得建照的預售屋雨遮、屋簷不登記亦不計價,預計2017年將有申請建照潮。只是受到房市交易不振影響,以及部份業者應已備有應對方案,估計這波搶照潮會是「小潮」,而非「大潮」。此外,2018年雨遮登記新制上路後,雨遮登記將由目前的「一國兩制」邁入「一國三制」時代,若政府宣導不足,購屋糾紛只會更多不會更少。
趨勢八:都更案遍地開花。大台北自2016年開始,都市更新建案開始出量,預期2017年都更案量會比2016年至少增加2成以上,北台灣都更案量上看千億。但何世昌認為,都更案放量並不代表都更有救了,答案恰好相反;由於近年釋出的都更案,都是在先前房市景氣大好時所談的,但目前房價持續修正,餅變少而大家又想多分一點,都更是難上加難。
趨勢九:救市與健全化政策並行。從行政院拍板的老屋重建條例與台北市降新房屋稅,可以確定政府已有救市的意願。但此同時,房市健全化政策也同步推行,如雨遮不登記、不計價、社會住宅等。預期救市與健全化政策並軌,會是今年房市政策主要基調,且救市也只是力道偏弱的小規模救市,大規模救市的機率微乎其微。
趨勢十:房貸餘額再創新高。2016年全國房貸餘額居高不下,估計2017年房貸餘額會再持續攀高,一來是成屋交屋潮所致,二來是2017年成交量能應會比2016年稍好。由於交屋潮之故,部份營建股帳面會很漂亮。即便如此,料2017年仍會有些營建股為了鎖住利率、或籌措渡寒冬資金而發債。
留言列表